阿里巴巴市值突破 2900 亿美元,孙正义依旧是获利最多的人。过去一年,他还是全球科技界最大的“网红”。
2016 年 6 月,软银出售价值 79 亿美元的阿里股票,又将赚钱机器——芬兰手游公司Supercell以 86 亿美元卖给腾讯。外界判断,新投资项目亏损,软银负债率居高不下,孙正义非常缺钱,才会有此操作。
但没多久,“缺钱”的孙正义却变成了最能花钱的人:
在英国,他以 320 亿美元收购ARM,创造英国脱欧后第一大并购案;
在美国,他许诺特朗普将投资 500 亿美元创造 5 万个就业岗位,随即又牵线搭桥,让马云、郭台铭先后与特朗普会面;
在中东,他联合沙特政府创立资本高达 1000 亿美元的Vision投资基金,引得苹果、高通、甲骨文纷纷“上车”;
在印度,他主导最大的两家本土电商公司合并,与亚马逊正面开战,又联合郭台铭创立印度最大的太阳能公司……
一面是旗下公司、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业绩大亏,母公司软银债务持续爆表,一面是花钱百无禁忌、买遍全球,“互联网大帝”一如往昔脚踩钢丝,在“胜“与“败”间不按常理地起舞。
孙正义投资生涯中充斥着“大胜”和“大败”,有评论称他有“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和韧性”,在大起大落面前非常淡定。
但所谓的大起大落,对孙正义而言或许并不算什么,因为早在多年以前,他便遭遇过远超利益层面的人生低谷。
回日本创业
孙正义是数字化运营和互联网风投的早期尝试者,曾和比尔•盖茨、乔布斯齐名,甚至一度是世界首富。他个子不高,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胆魄和勇气。他认为自己是孙武的后代,因而是有中国姓氏的韩裔日本人。
早在 18 岁时,孙正义赚得人生第一个 100 万美元, 19 岁时规划了自己 50 年人生, 24 岁便正式开创事业。
他曾屡次出手震惊业界,被认为“疯狂”。仅在中国,除投资阿里巴巴外,盛大、新浪、雅虎、网易、8848、当当网、UT斯达康、携程、263、人人网、PPTV等数家公司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上世纪 80 年代末,孙正义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然而在这之前,他却经历了一段相当黑暗的时光。
1980 年 3 月,孙正义完成在美学业,他把上学期间创办的公司环球世界(Unison World)交给合伙人打理,在众人劝解无效的叹息声中,怀揣“我要在日本从零开始,做成世界一流公司”的信念,回到日本寻找机会。
回国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表面看,孙正义什么也没做。亲戚们都开始嘀咕,“正义在美国都学了什么啊?”而孙正义此时正在经历思想的风暴。
“人生只有一次,我不想因某种偶然的原因而滋生赚钱的欲望。一旦决定了要走的路,再改变就非常困难了。要先确定想翻越的山,这将决定人生的一半。”
1981 年 9 月,孙正义在离家很近的福冈市注册成立了与他在美国创办的公司同名的“环球世界”,也就是软件银行的前身。
公司成立之初,既没资金也没业务,甚至连个像样的办公地点也没有。办公室在一栋二层小楼里,一共大约 6 平米,以铁皮做顶棚,低矮黑暗。夏天因为没有空调,屋里热得像蒸笼,苍蝇四处乱飞。除了孙正义外,公司仅有 2 名员工。
“我们要干些什么呢?”在几天无所事事之后, 2 人不知所措地看着孙正义。
“我们要做一家引领世界潮流的公司!”伴随着旁边一台旧电扇的嗡嗡声,孙正义跳上一个装水果的木箱子,对着 2 个员工开始激情澎湃地“演讲”。
他挥舞着拳头说:“公司 5 年要达到 100 亿日元的营业额, 10 年要达到 500 亿日元。对于要搞事业的人来说,以 1000 亿或 5000 亿作为销售目标难道不是太少了吗? 30 年后我们将像在豆腐店里数豆腐一样,把公司做到以‘兆’来计算营业额!”
孙正义之所以提到豆腐店,是因为在日本一块豆腐的发音就是“ 1 兆( 1 万亿)”。他的脑洞大开让 2 个热得汗流浃背的员工面面相觑,“但是,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行业。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收集各行业的信息和相关资料,然后确定一个可以发展的领域。”孙正义仍是激情昂扬。
两位员工对视了一眼,心想:“咱们被骗了。原来他居然还不知道要做什么……”最终他们只干了几个星期就都跑了,跑的时候还说“那人精神正常吗?”“疯子!”
就这样,在美国环球世界风生水起之际,日本福冈的环球世界却只剩下孙正义一个光杆司令。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大半年时间里,他几乎没有一分钱的营收,经济状况等同“无业游民”。
每天早上,孙正义打扮的精神抖擞,对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说“我走了”,然后开车出门,一到公司就扎进材料堆里开始研究。中间,他也有感到痛苦和彷徨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进了一个永远看不到出口的隧道”。
幸好还有梦想支撑。“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值得倾其一生的产业是什么呢?那必须是别人没有做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对别人有所帮助的、能够成为第一的事情,同时又是保持高昂热情和好奇心不断掀起技术革命的领域。”
几个月后,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孙正义一共选出了 40 项可以从事的事业。针对这 40 项事业,他又进一步展开分析调查,针对每项事业编制了为期十年的预估损益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等,还制作了不同形式的组织结构图。
据说,当时办公室材料堆积如山,摞起来足有 10 米之高。
最终结论是他要进行“电子信息革命”,“我想通过这一事业将人类的智慧和知识实现共享,对人类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我出生的原因,也是一个 24 岁青年最终找寻到的巨大意义”。
孙正义分析, 80 年代初,日本即将进入PC大众化时代,未来优秀软件必然大受欢迎。但是,如果直接进行软件开发,获胜概率太低,操作系统领域已经被主导世界标准的美国公司先行占领。剩下的就是应用软件领域,但只有进入世界前十才能获得成功。
孙正义评估从事应用软件事业的成功率为70%。因为“这一事业利润率不低、生命力将会很长,一旦取得压倒性地位,也能和业界增长成比例,扩大产业”。
他后来在演讲中说:或许有人会嘲笑我不现实,世界上99%的人都是从小目标开始一点一点去实现,也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但如果一个人怀有远大抱负,那么从接近方法开始就会有所不同。在制定巨大规划后,就会反向考虑从未来到现在的目标实现时间表,必须掌握未来大趋势,用不输给大企业的胆量决一胜负,同时还要构筑与此相一致的经营系统。不管怎样,我都还有一份自信。
经过一番缜密分析,孙正义最终选择软件流通作为“革命工具”,他决定专注搭建软件流通平台,即做软件批发商。
“任何事业,如果不去彻底研究,就无法尝到成功的果实。一旦决定开始后,就必须全心全意投入。我不会做半途而废的选择,一定要找一个可以在未来 50 年专注奋斗的行业。 10 年以后做到日本第一,然后面向世界……”
那时,为了公司发展,孙正义一个月跑遍了福冈、长崎等地的 42 家专卖店和 94 家软件公司,并找到东芝和富士通,希望它们投资,但却没有任何下文。
尽管挫折不断,孙正义并不气馁,他把公司更名为“日本软件银行”,昭示自己的雄心:各类软件应有尽有,其办公室也搬到了东京。
为了快速提高知名度,他不顾公司职员和合作方的反对,冒险拿出创业资金 1000 万日元中的 800 万日元参加大阪电子展示会,租用最大展位,进行华丽装潢,然后把空间免费提供给那些没有租到展位的软件公司。
展会结束后,公司随即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这次的孤注一掷,虽然没有给软银带来很多直接订单,却扩大了名声,带来了生意机会。
“最多只能活 5 年”
大阪电子展上,因为免费提供展览空间,很多软件公司都与软银合作,展期内软银展位前参观者络绎不绝,就此打响名号。
当时,日本一家大型零售公司上新电机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帮其专卖店扩充软件产品。他们听说了孙正义,考察时却发现软银是个新起步的小公司,本欲放弃合作,但孙正义一再坚持,上新便提出“一个月内收集齐全市场上所有软件产品”的条件。
那时,孙正义连去上新谈判的 1 万日元差旅费都要再三考虑,但是他却凭借自己超强的游说能力,四处奔走,在一个月时间里为上新电机采购了高达 4500 万日元的软件商品,最终拿下订单。
当时日本大型软件制造商哈特森公司也是通过电子展的机缘与软银达成合作的。同样,孙正义经受住了哈特森负责人藤浩的考验,在极短的时间内筹措到 3000 万日元资金作为独家代理费,从而战胜另外 2 家竞争对手成为其独家代理商。
凭借与上新和哈特森的合约,几个月内软银就从一穷二白一跃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批发商。从此以后,许多软件公司都主动要求加入软银,公司业绩也像滚雪球一样增长。在创业 8 个月后的 1982 年 5 月,软银还进军了出版业,又涉足了另一个基础商业领域。
开始做这项事业,是因为当时的孙正义想在一份著名的PC杂志上做广告,但是遭到拒绝,该杂志所属的出版公司也做软件流通,他们商定“不能给竞争公司做广告”。
不仅如此,当时日本另外两家最受欢迎的电脑杂志也把孙正义的广告需求拒之门外。
这让孙正义见识到了商业竞争的残酷,一气之下,他向三大杂志宣战:你们不让我登广告,我就自己办一份杂志!
在多数员工都表示反对的情况下,孙正义坚持创办了名为《Oh!PC》和《Oh!MZ》的IT专门杂志。结果却很失败,两本杂志创刊号退货率高达80%,数以万计的杂志堆在仓库成为废纸,每本杂志每月都有 1000 万日元赤字。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准备放弃之际,孙正义却当机立断,决定拿出 1 亿日元来改进杂志业务,他对职员们说:“从现在开始,我将担任出版部部长。如果 3 个月后还不盈利,我就放手。一次性投资 1 亿日元赔光和每月都出现 2000 万日元赤字,拖到半年后放弃,所受损失不是一样的吗?”
之后,孙正义通过准确了解读者需求来解决问题,他们将数万张读者卡一一分析后反映在版面上,每周他都亲自主持编辑会议。杂志定价也从 680 日元降到了 580 日元。
孙正义甚至想到了在电视上投放杂志广告的主意。果然,当人们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杂志广告时,不禁纷纷猜测:这是谁办的杂志?它实力究竟有多强呢?
效果很快显现。 1982 年 10 月 15 日,《Oh!PC》季刊正式推出,首印 10 万册仅在 3 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孙正义不得不一再安排印刷厂加印。
就在孙正义觉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灾难突然降临。自创办公司后,他一直高负荷运转,公司经营也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上了峰顶,一会又跌入谷底。
从 1983 年春天开始,他常常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起初孙正义没有在意,时间一长便觉得不对劲。果然,在公司健康检查中,他被诊断为慢性肝炎,情况很严重,医疗人员说他“最多也只能活 5 年了”,孙正义“感觉天一下子就塌下来”。
龙马精神与《孙子兵法》
确诊第二天,孙正义住院,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大哭。“一直信任我的客户、同事、职员该怎么办呢?我女儿还是个婴儿,我真的很想活下去,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只要能稍微多点时间看着女儿……”
这时的软银刚刚成立一年半,需要做的事情堆积如山,债务一大堆。为了维持公司稳定,他决定先隐瞒事实,不时拖着病体到公司转上一圈。当时公司刚刚谈下一笔银行贷款,孙正义担心银行知道事实后会当场撤离,所以他还从医院偷偷跑出去参加会议。
后来,在病情反复中,不断出院入院的他意识到公司不能失去主心骨,决定找一个熟悉金融和市场的人替他来打理公司事务。人找到之后,孙正义才暂时以会长身份退居二线。
在病床上,孙正义随时都在读书,住院的三年半时间里,他大概读了 4000 多本书。再次翻开中学时深深触动过自己的《坂本龙马》,孙正义心中仍然无比震撼,甚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年仅 32 岁的龙马被刺客所杀,在人生最后 5 年,他做了很多事情,“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着的意义,龙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想通”后,孙正义在病房内设了PC、传真机和电话,在不断被医生骂的状况下,进行远程管理,并积极构思新的事业方向。
电话的另一端,软银的危机正汹涌而来。 1984 年,软银通过子公司开始的商品价格数据库化业务宣告失败,对公司打击很大,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燃眉之急。
每当感觉深陷泥潭之时,孙正义都会打开书。所有书中,有 2 本对他日后经营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本是《兰契斯特法则》,该书主要分析影响交战双方攻击力的因素,其中“弱者的策略”一条直击孙正义内心:在兵力远逊于对方的情况下,弱方应打局部战或接近战,兵力集中、单点突破。他后来带领杂志部门走出困境用的正是这一招。
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孙正义在充分阅读基础上,总结了自己的“孙孙兵法”,为日后投资方针做了最好的理论准备。这套理论核心是“不打败仗”,在肯定会取胜的战争中赢取胜利,战争不是赌博,而是科学和理论,战争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部分日本管理者都不理解孙正义的战略,因为在他们眼中,孙正义是“冒险”和“差额利润”的代名词。但是在这套方法论中,孙正义对每个交易的规划、科学分析、前瞻性和预测,都做出理论阐释,包括那些外界看来异想天开的计划。
后来,孙正义还把对《孙子兵法》的理解梳理成了“二次方兵法”:道天地将法,顶情略七斗,一流攻守群,智信仁勇严,风林火山海,从领导理念到愿景、战略、领导心得、战术,无一不包。
书越读越多,病情时好时坏。 1984 年,孙正义的父亲偶然得知了一种新的休克疗法,通过把慢性肝炎转换为急性肝炎来提高人体内部抵抗力,以达到治疗效果。尽管过程曲折,但幸运的是,治疗结果是成功的。随着病毒数大幅降低, 1986 年 5 月,孙正义终于可以重返公司一线。
但是,等待他的是混乱不堪的公司和高达 10 亿日元的债务。
再次投入事业中
接受治疗期间,尽管孙正义一直强迫自己不要把心思放在公司事务上,但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谋划,等自己出院后一定要公开股权,将资金投入到新的事业中。他还要重返美国,把软银做成世界级的大公司。
从医院出来后,孙正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重获新生的喜悦压倒了一切。然而,“软银事件”的爆发让他很快被打回原形。他一直信赖的 20 名能力出色的高管和员工一起提交了辞职信,准备出去另立门户,还有几名员工跳槽去了竞争对手的公司。
这对公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为了公司大局,孙正义强压被背叛的屈辱感,一直在努力挽留,但最终还是没留住。
而他找的代理人来自大公司,觉得软银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问题,一心要重建公司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导致公司现状岌岌可危。
出院后的孙正义觉得必须要严肃对待公司散乱不堪的境况,再次全心投入到事业上来。他判断,数字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在那之前,公司一定要做好准备。尽管医生一直叮嘱他每周上三四天班为宜,他却被现状逼得停不下脚步。
在公司,孙正义不断强调:“我们即将面临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那时候数据库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准备,否则就会有人捷足先登。”
他的思维过于超前,员工们觉得他的话不着边际,又与软银以往的传统服务领域完全不同,所以大家集体反对。最后,他只能不理睬众人,坚持拿出 1 亿日元资金建了数据库。
此外,他还创办了新杂志购物指南。可出乎意料的是,这本新杂志根本卖不出去,任何广告宣传都无济于事,最终只得停刊。至此,公司已经欠下 10 亿日元债务。
冷静下来的孙正义发现,曾经在软银崛起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出版部,现在竟亏损 2 亿多日元,成为亏损最多的部门。到底哪出了问题?
他迅速召开公司内部会议展开讨论。会上,以代理人为首的董事会全体成员都表示要裁掉出版部,认为出版部已成软银累赘,难以再作出成绩。
孙正义脑海里浮现出当初自己从零开始投入出版业时的情景,现在只是临时困难而已。他态度坚决地说:出版部绝对不能裁撤!它是我们满腔热血建立起来的,花费了太多精力和热情,现在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它被遗弃呢?更何况数字信息化时代即将到来,出版业才是信息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秉持一定要使出版部扭亏为盈的信念,孙正义开始进行内部改革。他自己出马担任出版部长,事无巨细狠抓起来。他告诉全体出版部成员:如果亏损的问题不能解决,就只能停刊。部门不消除赤字,我就裁人。
之后,孙正义又耐心开导大家,尽管出版部员工们工作都很卖力,一心提高杂志质量、改善内容,然而,大家却忽视了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创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在成本上多注意,没必要的钱一定不能花!”
从此,孙正义大到广告费、小到办公用品,全部实施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削减开支。渐渐地,出版部大部分杂志开始摆脱亏损窘境,半年后扭亏为盈,而孙正义也重新回到董事长的职位上。
在整顿出版部的同时,为了解决 10 亿日元的债务问题,孙正义费尽脑筋。
所谓苦尽甘来,在低谷中挣扎数年的孙正义,似乎走到了时来运转的关口:正当他苦思冥想之际,遇到一位生命中的贵人,双方拟定联合制造一种特殊插座。孙正义重操大学期间的“发明”旧业,仅用两个月就把这款插座研制出来,又找来几家合作方生产和销售,最终获得几亿日元的专利费用,巨额债务也被一清而光。
创业艰辛,但是历经磨难之后,坎坷经历会让成功变得更为喜悦。孙正义认为,考虑问题比别人想的更长远、善于从逆境中崛起,是自己能够成功的原因。在此后进军其他国家市场时,孙正义也曾屡屡遭遇挫折,但他总能再次站起来,这与他早年的苦难经历密不可分。
80 年代奠基的基础上, 20 世纪 90 年代,孙正义的“运气”变得好起来,软银发展步入正轨。看到日本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孙正义正式迈开了登顶互联网行业的脚步。
1992 年,孙正义取得思科系统日本代理权, 1994 年软银集团上市,孙正义获得“日本比尔•盖茨”的头衔。 1995 年,为壮大事业版图,孙正义开始了一连串的并购活动。此后,成立日本雅虎公司、投资阿里巴巴……孙正义事业上全面开挂。
至 2000 年,软银拥有的合资或独资企业为:美国 300 多家、日本 300 多家,成为名符其实的“全球作手”。
2014 年 9 月,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孙正义持有34.1%的股份成为最大赢家,当年他的 2000 万美元投资, 14 年后变成 500 多亿美元,翻了将近 4000 倍。
“ 20 岁时打出旗号,在领域内宣告我的存在; 30 岁时,储备至少 1000 亿日元资金; 40 来岁决一胜负; 50 来岁,实现营业规模 1 兆亿日元。” 19 岁时,孙正义给自己谋划的人生版图早已实现。
·END·
本文由liyonghua原创或编辑,互联分享,尊重版权,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发表评论: